受访者:Eric Chen采访者:flowie,链捕手在加密市场持续走熊、DeFi 遇冷的周期之下,专注于 DeFi 建设的 Layer1 协议 Injective 近日完成了由 Jump Crypto 领投的 4000 万美元融资。Injective 创办于2018年并由 Binance Labs 孵化,基于 Cosmos SDK 框架构建了独立的 Layer1 协议,支持开...
受访者:Eric Chen
采访者:flowie,链捕手
在加密市场持续走熊、DeFi 遇冷的周期之下,专注于 DeFi 建设的 Layer1 协议 Injective 近日完成了由 Jump Crypto 领投的 4000 万美元融资。
Injective 创办于2018年并由 Binance Labs 孵化,基于 Cosmos SDK 框架构建了独立的 Layer1 协议,支持开发者以较低门槛构建 DeFi 和 Web3 应用。Injective 为用户提供了创建 DeFi 应用所需的开箱即用的订单簿和衍生品模块,并启用了智能合约的应用与以太坊和 Cosmos IBC 原生兼容,实现即时交易结算。
距去年主网上线以来,Injective 已经处理了近1亿次链上交易,基于 Injective 构建的 dApps 有Helix、Frontrunner、Dexterium、Wavely、INJDojo 等,累计总交易金额已超过 70 亿美元。
在Injective 上构建的 DeFi 衍生品平台是 DeFi 最具前景的市场之一,但其规模仍然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大部分市场都由币安、FTX 等中心化交易所占据。在这样的背景下,以 Injective 为代表的 Layer1 将如何破局?又有哪些弯道超车的机会?
近期,链捕手专访了Injective Labs 的联合创始人兼CEO Eric Chen,并针对 DeFi 市场现存问题、未来发展格局展开深入讨论。以下为对话全文:
链捕手:听说你初中就接触到加密货币,可以聊聊与加密结缘的故事。
Eric Chen:我大概十一二岁在赚外快时发现可以利用显卡去挖比特币,当时它价格才一两百块钱。最开始只是在网络上观望大家对它的讨论和研究,觉得很新鲜,后来尝试挖矿,但挖矿挖得不理想,一年才挖一两个,就很早卖掉了。
在高中末期和大学早期,我经常会接触到区块链领域的创业团队,比如当时以太坊早期的一些团队,他们经常会讨论加密区块链技术和趋势,接触多了就开始去思考区块链技术方向。
后来大学在纽约大学学金融,随着对现有金融产品的深入接触,发现这些产品在各个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局限性。基于从小对电脑的兴趣,所以就开始辅修计算机科学和密码学,这个时候意识到这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去用技术进步产品创新产品。于是开始沉迷在实验室经常做一些密码学的研究,确实上手很快,后来还发布过研究论文。
大学实习期我去了一家基金,利用自己研究优势做了一些量化交易,而且在这方面比较擅长,后来在这家基金全职做量化交易。期间结识了对区块链同样感兴趣的 Albert Chon,他曾在斯坦福大学学习计算机科学,后在亚马逊和 Open Zeppelin 就职,也是 ERC-1178 标准的开创者之一。我们一起开展了对 VDF(可验证延迟函数)的研究,最后发展成了 Injective 这样一个创业项目。
链捕手:在基金做交易量化半年后,是什么契机让你决定去创业做 Injective 这个项目?加密货币交易市场有哪些痛点?
Eric Chen:做交易员期间还是遇到了很多困扰。一是中心化交易所即使是 VIP 的体验也比较差,当时很多中心化交易所还没有做到很头部,我们经常会遇到由于大幅市场波动导致的服务器故障,无法进行交易。
二是区块链主打的虽然是去中心化,但是当时中心化交易所把社区拥有的基础设施做成了中心化的形式。在没有太多监管情况下,交易所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争取用户,做一些不太公平的事情。
而市面上又没有太多成熟的去中心化解决方案,即使有几家,但本质上整个交易平台很多层次依旧是中心化的,比如几乎每个限价订单簿 DEX 都有中心化的组成部分,要求交易员服从中心化的组织意愿,但是我们认为是有机会把所有组件做成去中心化的。
从这些问题出发,再加上我们当时又在做一些密码学的研究,我们认为自己可以创建一系列去中心化、稳定的、自我驱动的解决方案。
链捕手:和其它做去中心化的衍生品协议相比,你们有哪些差异化的定位或者策略?
Eric Chen:首先,我们的定位是做 Layer1,做 DeFi 基础设施。在这个前提下,为开发者提供了基于 Cosmos SDK 的可插拔模块,构建 DeFi 和 Web3 应用。
我们现在已经进化成了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并拥有较多的开发者模块,作为一个链上的订单簿,速度比较快且稳定,同时兼容多链允许跨链。作为一个衍生品交易的基础设施时,又能够支持开发者创建更多协议。
现在 EVM 存在很多不合理的限制,或者说有一些缺陷和 Bug,但是被一些投机性的奖励策略所掩盖。在熊市中可能更能让人醒悟去关注更多底层基础设施的改善,只有这样才能允许 DeFi 的开发者开发出可持续、更健康的应用。
链捕手:为什么衍生品协议需要独立的区块链网络?你们为此在协议方面进行了哪些专门的优化与设置?
Eric Chen:衍生品对快速变化的价格敏感度、以及对执行和结算功能的高要求,注定其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较高,因此在区块限制相对较高的公链上执行难度就会较大。
Injective 的优化主要体现在这几大方面:完全去中心化的开源公链,高度安全性;快速、稳定、零 Gas 费;兼容 Cosmos IBC,实现互操作性;针对 DeFi 完全可定制和优化(即插即用模块,包括 Cosmos 生态系统内的首个订单簿和衍生品模块);由 Injective 频繁批量拍卖共识机制提供的抗 MEV 功能。
链捕手:以太坊 Layer2 协议正在走向成熟,你认为 dYdX 为什么会选择离开 Layer2?在你看来,为什么现在非常多的衍生品协议会选择搭建自己的应用链?
Eric Chen:以太坊漫长的开发周期是一方面,目前来看 Node Operator 网络完全去中心化尚需时日。而且相对于通用公链来说,应用链更加灵活,利用 Cosmos SDK 模块,可以实现更加顺畅的可组合性,同时优质应用对底层公链的依附性正在变弱。
链捕手:怎么看待竞争对手 dYdX v4 版本即将来到 Cosmos?
Eric Chen:我们算是 Cosmos 的老成员了,相比于把 Cosmos 看成一个生态,我们更应该把它看成一个网络,这个网络允许自己的生态和其它生态更好的链接。
在 Cosmos 网络上能让我们去专注在 DeFi 生态的发展,对于 dYdX 的转型和入局,我们并没有感到压力。而且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利好的,dYdX 的流动性挖矿会让更多机构去集成 Cosmos 生态。
虽然有竞争关系,但是竞争的脚步和方向是有点不一样的,Injective 可以看作是 DeFi 开发者的实验室,而 dYdX 可能是做一个半去中心化的衍生品交易平台。未来我们是要一起努力去和 CeFi 竞争的。
链捕手:虽然 DeFi 在这两年增长迅速,但是我们看到衍生品市场的大部分交易还是发生在中心化交易所,使用去中心化或者中心化的这种衍生品交易用户,他们各自有哪些特点?未来两者的格局是怎样的?
Eric Chen:目前为止,CeFi 衍生品的交易量确实要大于 DeFi,但这只是暂时的。你会发现一个趋势,最近 Uniswap 很多核心市场的流动性已经超过很多中心化交易所的流动性。
中心化交易所确实是快、交易量高,但不意味有更高的流动性。Injective 的最终形式很可能可以作为一个底层流通性的中枢,中心化交易所会去 Injective 获取流动性,然后把 Injective 作为提交层。
去中心化的组合架构下,一些转换、桥接,还有它的创新周期永远都是要比中心化的产品快很多。DeFi 还是有去中心化、可信、安全的优势,未来用户还是倾向于 DeFi 或者其它去中心化的产品。
链捕手:近期 Tornado Cash 被制裁后,引发加密圈在抗审查性方面的广泛讨论,作为去中心化的协议,Injective 怎么看待完全去中心化和监管之间的争论?
Eric Chen:对于一些项目在前端层和应用层做一些审查制度是可以理解。作为开发团队,秉承着对用户负责和对规则的尊重,都应该是要坚守原则的。监管的存在是为了确保在技术创新的同时,也能保持原则。
但如果作为一个底层协议,如果你能有权力不让 Tornado Cash 用户用你的协议,那就证明你不是一个真正的去中心化平台,协议自始至终是没办法真正屏蔽这些地址的。
链捕手:怎么看待 Terra 等 DeFi 项目大崩盘,对你们来说有哪些启示?
Eric Chen:我认为会对整个行业起到一个健康的回调作用,让大家意识到不能妄想通过流动挖矿就能立刻实现真实的用户增长。
而对于很多 DeFi 开发者或者用户,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觉悟时刻,他们会发现挖矿或者空投不是一个可持续行为。这会让用户的行为习惯发生改变,他们会逐渐去寻找更加可持续的平台或者协议。
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机遇,虽然我们有设置交易挖矿,但更多是一个防御措施,挖矿奖励在我们的生态里占比相对较小,我们从始至终都不是一个非常倾向于利用挖矿奖励去拓展用户的团队。
Aperture 之前在 Terra 上做 Arbtirum 和 Optimism 的投票迁移,最终他们决定迁移到 Injective 上开始做一个基差交易协议。当然,今后也会有更多 dApp 将其应用迁移到 Injective 上。
链捕手:在加密市场持续走熊,DeFi 遇冷下,Injective 有哪些中长期的挑战?又有哪些应对策略?
Eric Chen:由于整个宏观经济的下行,加密行业的收缩,确实对 DeFi 有挺大的负面影响,我们能看到随市场趋势导致的交易量下滑趋势,很多资本不去部署 DeFi 生态,同时一些稳定币都换回了法币。在加上之前 DeFi 产品对于流动性挖矿的过于依赖引发了一些大崩盘事件,也让整个行业雪上加霜。
但我认为机会是出现在在熊市中。当大家都不太好的情况下,你又是唯一能够挖掘机会和进行增长的项目,往往能促进真正的创新和发展。
我们对于 DeFi 生态的成长也非常有信心,在短暂的回落阶段,也是我们抓住机会进行高速发展的一个好时机。对我们的挑战主要还是如何抓住这波机遇,找到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解决方案,做更好的用户增长。我们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如何让开发者更好的使用 Injective,包括开展和一些项目方的合作来拓展生态。
另外,在这种下行周期中,我们也非常注重产品的机制设计完善度,这种机制不能再像之前的 DeFi 产品那样太过于关注短期的利益,最终导致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一炬,对用户也造成了非常大的打击。
链捕手:你们最近有很多动作,先是宣布 CosmWasm 主网正式上线,又宣布了新一轮融资,融资过后又有哪些新的战略规划?
Eric Chen:在今年年初我们就启动了将 CosmWasm 引入 Injective 的计划,并尝试进行了 CW20 标准代币的跨链。前不久在 Injective 主网最新的升级中,已经完成了对 CosmWasm 智能合约层的支持,这次 CosmWasm 的实现将允许开发人员在 Injective 上构建多样化的应用,同时仍然利用 Injective 提供的现有核心模块,比如可以利用 Injective 的去中心化订单簿模块来创建应用,例如交易平台、预测市场、借贷协议等。现在已有多个不同类型的应用在 Injective 链上开发。
Injective 的 CosmWasm 实现,与 Cosmos 生态中其他现有 CosmWasm 智能合约不同。 Injective 是仅有的能够允许智能合约在每个区块自动执行的区块链。一般来说,智能合约需要外部代理(如用户)来调用合约并触发与合约关联的逻辑。Injective 的 CosmWasm 实现允许在每个区块上自行触发智能合约,而无需外部代理,从而进一步允许开发人员创建真正去中心化且无需许可的高级应用程序。
我们近期在与跨链桥 Wormhole 合作,将10个新区块链集成到 Injective 网络中,通过跨链桥接实现互操作性,并成为跨链数量最多的网络之一。
这次融资引入了 Jump Crypto 和 Brevan Howard 两个比较大的机构。Jump 作为一个链上主要的做市商,也会使得 Injective 拥有更好的流动性。之后我们还会和应用层比较优质的项目合作,这会帮助 Injective 引入更多的用户,此外和 Cosmos 上智能合约间的链接,做一些 DeFi 协议的集成,让 Injective 具备更完善的基础链的功能也是我们接下来的工作重点。伴随更多创新技术的实现,Injective也在积极发展生态,吸引更多开发者们在平台上搭建,发展更加多元的生态系统。
链捕手:作为相对来说的“加密老人”,对一些新入局的 Web3 华人创业者有哪些建议?
Eric Chen:我们发现,华人创业者在融资时种子轮到A轮相比于西方创业者而言,相对没有太多优势,但在经过大风大浪后,站在行业顶峰的华人创业者不在少数。
但同时,无论是资本还是创业者,欧美国家确实比中国具有更长的周期。比如在中国有可能会看到一些为了1个亿放弃100亿的短视现象,但在欧美国家恰好反过来。
所以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放弃追求短期利益或者中期利益,甚至你自认为的长期利益。
只要你比大家更有激情,或者更愿意创新,更有动力去坚持你认为对的事情,即使开始的时候会有处于劣势的阶段,但是过了几个月或者几年,总有一天会迎来自己的优势,同时会发现有更开阔的发展空间,我们需要坚信机会总会站在你这边。